貴和醬酒釀造與七輪次文案
醬。這是貴和酒業
貴和酒業是一個一個位于茅臺鎮巖灘村的釀酒廠,被巖扁山,公雞嶺兩山環抱,雖已是冬季,但山里的植被依舊蒼翠蔥蘢,黃墻青瓦掩映其間,清晨青瓦上霧氣繚繞,伴隨著誘人的酒香、糧香、花香、曲香彌散在空氣里。這里相對封閉高溫濕熱的環境促使各種微生物肆意生長,日積月累形成了獨特的有利于釀酒的微生物群落。進入廠區,到處種著開花的植物,據說每當花開時,曲蟲、酒蟲以及空氣中的微生物便會將花粉和香味傳播至大曲和糟胚中,從而使這些大自然的香味間接巧妙的融于酒中。我們的到來正好趕上一年釀造的“造沙”生產,兩棟車間,96和窖池,8個班組,72位釀酒工人井然有序的忙碌著,他們每年能釀造出近800噸酒,老板驕傲的對我們說:“這些工人是我們的寶貴的財富,他們日復一日的堅守著傳統工藝,在釀酒領域他們不是大師便是在成為大師的路上!”是的,人人都是大師都具備匠人的精神的時候,酒豈能釀不好?
貴和的釀造講究物候有時,釀造有序。他們堅守著一年一個生產周期,兩次投梁,九次蒸煮,八次發酵,七次取酒的傳統工藝,遵循著二十四節氣,七十二物候的變化規律。每年寒露至霜降,高粱豐收,產于黔北的糯高粱是釀造醬香型白酒最佳的原料,該產區的糯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達85%以上,耐蒸煮,耐翻拌,其內部的網狀結構能鎖住水分利于淀粉形成糊狀溶膠,從而有益于微生物發酵;脂肪酸占比4.8%,這種脂肪酸經過發酵過程中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后隨蒸餾帶入酒中,使酒中產生豐富的有利益人體的不飽和脂肪酸;單寧含量1.68%左右,它是酒體中兒茶酸,香草醛,阿魏酸等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的主要來源。自寒露起,寒氣始升,這時男人們開始新一輪的釀酒“下沙”,開啟30道工藝,165個工藝環節,300多天的辛苦勞作?!吧场奔粗父吡?。精心篩選的高粱被分成小堆,用95℃以上的開水浸潤翻拌,12小時后放入酒甄,蒸120分鐘,之后倒在晾堂上冷卻至26-28℃,撒上大曲,大曲的原料是小麥,女人們端午節開始制曲,大曲經過45天的發酵,4個月至6個月的存放,磨成粉末才能送至釀酒車間使用,工人們邊撒曲邊掃邊翻拌均勻,最后將高粱收攏成半球型發酵堆進行有氧發酵,也稱為陽發酵,大約5日左右,發酵好的糟胚被移入窖池中,窖池大小為4.0m×2.4m×3.3m(長×寬×高),容積25m3,用“中華石”條石砌成,窖底有排水溝,以紫紅土筑成。糟胚入窖后撒上谷殼,用當地特有的“紫紅泥”封住,開始無氧發酵,也稱陰發酵,因此醬酒是通過陰陽發酵聚天地之靈氣而釀之。入窖發酵30天后開窖,恰逢立冬和小雪,釀酒進入“糙沙”環節,一半浸潤的生沙,一半發酵好的熟沙混合蒸煮,此時可蒸餾出數量極少的調味酒“生沙酒”。之后釀酒進入了七個輪回的循環:下甑—攤晾—拌曲—收堆—有氧發酵—無氧發酵—蒸餾取酒—下甄……如此往復,七次取酒,七味不同。
一輪次酒,釀于小寒大寒前后,香味類似于醋,酸中帶著香檳味或芹菜味。
二輪次酒,釀于雨水和驚蟄時節,此時的酒有草香、木香、蒸飯香。
三輪次酒,釀于清明和谷雨時節,你能從酒體中感受到哈密瓜、梨子的水果香伴有蜜香,偶有花香。
四輪次酒,釀于小滿和芒種時節,本輪次酒又稱大回酒,出酒率最高,酒質最好,濃濃的醬香味,甜、咸、鮮味舒適。
五輪次酒,釀于夏至和小暑時節,在五輪次酒里,你可以隱隱約約捕捉到前幾個輪次的香味,也可以感受到本輪次獨有的醬香中夾雜的面包烘烤味。
六輪次酒釀于大暑和立秋時節,在炎熱與秋意之間,六次酒散發著焦香、咖啡豆的香,那香味縈繞在唇齒間意猶未盡。
七輪次酒釀于處暑和白露時節,七輪次酒酒體柔軟,有杏仁味、鍋巴香、咖啡味。這是一年中最后一輪釀酒了,至此歷經秋冬春夏,貴和一年一周期的釀造結束。
到這里,你以為一杯喊酒就釀成了嗎?不,這僅僅是一個開始,剩下的交給時間和調酒師,七個不同的味道需要存放一年,然后分型定級,再相互之間按比例勾調組合,最后加入老酒,繼續存放于土陶壇之中。從生產到出品,一瓶好酒需要經歷2186天。